不喜欢动脑筋深入思考问题,不喜欢或回避需付
事例01 孩子不愿意做程序复杂的应用题或需要投入很长时间才能解开的问题;经常说不知道或者懒得做,甚至轻易放弃。这种行为不仅体现在学习中,还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懒散的孩子不愿意做事的主要原因是太懒。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是不是得了忧郁症?孩子是否脑萎缩?虽然个别孩子身上存在以上的可能性,但绝大多数孩子并不是没有能力才做不好事情。他们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放弃或逃避,最终导致什么事也做不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需要做的事情也越来越多。其中有很多事情,只有经过循序渐进的复杂过程,才能完成。如果孩子从小消极做事,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只能越来越讨厌按照程序有条不紊做事的方式。但如果强迫孩子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孩子会发脾气或大动肝火。
不能因为孩子发脾气就对孩子放之任之,这样会剥夺孩子系统思考问题的机会,也会给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一定障碍。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心灵处方——完成任务之前,和孩子约法三章,并让孩子保证信守诺言。
处理复杂问题之前要指导孩子。首先与孩子达成协议,要求他信守约定。记住,家长千万不能采取强硬措施或说有伤孩子自尊心的话。
如果孩子按照约定,已经做好完成任务的心理准备,家长应确认孩子所承担的任务是否太艰巨,难度是否太大。家长必须让孩子知道,就算不愿意做或懒得做,也要勇敢面对。因为不去做事,问题将始终得不到解决,始终会困扰孩子。家长可以再三强调,如果做得不好还得重新做,所以一定要让孩子认真、慎重地做每一件事情。家长要给孩子一种期待,虽然做的过程很劳累,但只要集中精力去做,就能增加玩和休息的时间。如果按照约定按时完成任务,就要大加赞赏地鼓励孩子,并允许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以此让孩子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
事例02 感兴趣或喜欢做的事情孩子会集中注意力专心地做,但不愿意做的事情,就很难集中注意力。比如喜欢玩电脑的孩子,玩几个小时的电脑都不会感觉疲劳,但如果让他学习,立刻就会感觉眼睛疲乏,四肢无力,连五分钟都坐不住。
心灵处方——让孩子正确对待喜欢做和不喜欢做的事情。
在我们的周围随处可见这样的情况:让孩子学习,他会两眼浑浊,立刻无精打采地趴在书桌上,但如果让他玩电脑,他会两眼放光,神采飞扬,连脚步也变得轻盈。
看到孩子的这种表现家长会火冒三丈,于是讽刺、挖苦、指责孩子。特别是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家长会说:“我早就猜到这个结果了。如果你把玩游戏的劲头用在学习上早都排第一名了。”其实,自控能力差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家长的监管和帮助。
家长应坦诚地对孩子说:“你对学习和玩游戏的态度,为什么会有天壤之别呢?其实,谁都喜欢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但是如果不做自己必须做的事,即使得到暂时的逃脱,迟早不也是要面对吗?从现在开始,我们一起努力好吗?”
孩子做不喜欢做的事情时,家长不能强求孩子做出感兴趣的样子。家长的这种强求,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负担感。家长要反复强调:认真做喜欢的事情,但是不喜欢的事情也要做到一定程度,这样就能缩短它们之间的差距。
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如果条件允许家长应该把孩子的一言一行都记录下来,然后让孩子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日常表现,这比家长的唠叨更有效果。等孩子了解了自己的真实状态,再对孩子提出忠告,孩子会欣然接受。
事例03 没有耐性和韧劲,做事三分钟热情。
心灵处方——家长要分阶段地提示孩子应做的事情。
要求孩子坚持不懈地做一件事情,他会感觉很吃力,特别是需要长时间才能出结果的事情,更难坚持。比如,当孩子做超过三页以上的作业时,每做完一页,孩子会急着查看还剩几页。特别是看到一个类型的题,孩子会产生厌烦心理,他会不耐烦地自言自语:“真烦人,怎么又出现这道题了?”然后扭动身体,表示反感。这时,如果家长再三强调全部完成,孩子会变得沮丧,于是马虎了事,做错不应该做错的题。
这样的孩子普遍讨厌写字,他们认为写字是单调、乏味、费力的事情。散漫的孩子不会一笔一画认真书写,他们经常很难辨认0和6。
其实,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意志力差的表现。说的再专业一点,这样的孩子不知道怎样投入精力。散漫的孩子遇到问题,很难投入精力,相反遇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截然相反。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那么,做其他需要耐性和韧劲的事情时,孩子就会感觉吃力,于是变得轻易放弃。一次性地给孩子分配太多任务,孩子会感觉有压力,反而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所以,家长分配任务时,最好分几个步骤,一点一点地提示,如果按照计划完成了任务,家长应该立即表扬。
如果想培养孩子的耐性和韧劲,家长应该具备更多的耐性和韧劲,实时观察并不断地指导孩子。
事例04 孩子的成绩不稳定,同样的科目有时得60分有时得90分。周围的人都表示遗憾,说孩子应该考得更好。
心灵处方——赋予孩子一定动机。
家长很难定位散漫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时难度大的题,孩子会完成得很出色,而最基础的问题,反而做得一塌糊涂。有的家长问:给孩子一定奖励,孩子是否能完成得更出色?笔者不否认,物质上的奖励有时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如果给孩子应该做的最基本的事情都附上补偿或代价,那么,时间一长就会引发很多问题。根据孩子兴趣和动机的不同,其发挥能力的程度也是有所差别的。有的家长表示遗憾:孩子要是再用点功该多好。其实,这就是孩子缺乏动机的问题。家长应该根据事情的重要与否赋予孩子学习动机,但如果家长总是根据兴趣赋予动机,那么,最终会导致孩子心态的不稳定。
下一篇:揭秘桑拿:提升免疫力的科学之道! 上一篇:公司快讯数据测试一